隨著“雙減”政策正式落地,教育局在10月26日又提出了“雙增”政策之后國民對美育教育的關注,如火如荼,日漸提高。那么到底什么是“美育”呢?今天小奇就帶大家研究~
什么是美育?
說起“美育”,很多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美術教育。其實不然!
美育,通俗來講,可以稱為審美教育,是包含了美德、美感、美術在內(nèi),對孩子情感美、精神美、聽覺美等方方面面美的培養(yǎng)。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把美育全面納入中考改革,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yōu)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學校美育體系。
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當前,美育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教育改革下,中考對美育如何測評?家長又該如何選擇呢?
中考如何測評?
測評方案
將美育納入中考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全面的發(fā)展。
“藝術特長測評加分”針對藝術特長生考試的學生享受加分。
普通考生不享受這一項加分,并且文件中明確寫入“社會藝術考級、非教育行政部門舉行的藝術競賽的證書和名次不能作為藝術特長測評及加分的依據(jù)。”
而且文中還提到“藝術素質測評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過程性評價成績(五個學期的平均分)占60%、終結性評價成績占40%”,過程性評價占比更大。
也就是說,藝術素質最終目的是為了推動學校開展藝術教育。
存在的問題
當然,不同地區(qū)學生的美育基礎、知識水平必然會存在差距。教師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確實存在。再加上教學器材配備不夠完善,國家也再不斷給出指導意見和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計劃”來完善這些問題。
學不好美育連好學校都上不了?
此前,教育部出臺招生改革政策規(guī)定,取消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yōu)秀學生等眾多加分項目。同時,加強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范疇,音樂、舞蹈、美術等興趣特長獲得加分!
隨著各地陸續(xù)出臺政策將藝術課程納入中考考核,可以肯定:不學好藝術很可能連好學校都上不了。
比如江蘇省就規(guī)定,藝術素質測評以A、B、C、D四個等級的形式呈現(xiàn),得A等的考生才可以報考四星級普通高中和職業(yè)學校的藝術類專業(yè),得D等的考生不能報考四星級高中。
不管是從教育部出臺的文件,還是各省落地實施的情況來看,中小學藝術教育課程都不再是興趣課,而是剛需的必修課。
近年來,加上專業(yè)藝術院校的穩(wěn)步擴招和增設藝術類專業(yè)的高校越來越多,我們有理由相信,藝術教育熱潮只會只增不減。
正如人民日報在《美育是一種剛需》一文中說的那樣:“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
小奇有話要說
小奇認為家長還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力。
要看重對孩子藝術興趣和愛好的建立,并積極地培養(yǎng)小孩子們的藝術感受力和鑒賞力,讓他們從小就接受藝術的熏陶。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對于藝術的興趣,選擇學習美術、鋼琴或者各類體育運用等等,提高孩子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
吉的堡成長中心看重對孩子藝術興趣和愛好的建立,并積極地培養(yǎng)小孩子們的藝術感受力和鑒賞力,讓他們從小就接受藝術的熏陶。我們會讓堡貝進行演講,來介紹自己的畫作;組織堡貝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手串;和老師一起制作盆栽、蛋糕、月餅等等。
在吉的堡成長中心的課堂上,這種美育課堂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希望堡貝們在吉的堡成長中心可以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此外,定期的親子活動,也讓堡貝們與家長親密互動,讓家長可以見證堡貝成長的每一步。
吉的堡藝術美學
吉的堡成長中心『五育』成長課程中的藝術美學課程,承載著“提升美學力、專注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社交力五大美學核心競爭力,幫助成就屬于孩子的自信未來”重要意義。
吉的堡藝術美學課程堅持“讓樂趣先行”理念,經(jīng)由大量的真實材料進行多元媒介引導,為3-12歲孩子開創(chuàng)、布藝、繪畫、烘焙等多種課堂體驗,讓腦海中的高光創(chuàng)意一步步變成現(xiàn)實。
成長中心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通過游戲、體驗、探索、創(chuàng)作全方位啟發(fā)五感,培養(yǎng)孩子們對外部信息的靈敏度與抓取度,充分激活孩子大腦發(fā)育,助力快樂童年。
從古至今,美育教育其實一直都是教育家們十分重視的,是大家一直以來強調的。讓孩子接受美育教育,并不完全是為了讓孩子學習一項特長,更加不是為了應付一項考試。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懂得美、欣賞美,進而自己開始嘗試創(chuàng)造美。擁有美的人生,才是真正豐富、幸福的人生。
“雙減”政策之后,不少家長希望我解讀政策對選課的影響。目前看來,各機構都在做出調整積極響應政策,但“雙減”政策會有一段時間的落地期。選課仍可繼續(xù),但要防范機構的經(jīng)營風險和師資調整風險。
總體上,政策對教育環(huán)境是利好的,可以減少很多行業(yè)亂象和家長焦慮。小奇會繼續(xù)關注教育熱點和圈內(nèi)家長抱團共享優(yōu)質教育信息,和家長們一起做好孩子成長規(guī)劃,防止教育內(nèi)卷。同時也提醒家長,為孩子選擇“靠譜”的教育機構。